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客服组: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
-

86-791-88119703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赣ICP备160036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信访通道    /     公司邮箱    /     OA系统    /    综合项目管理部   /    档案管理    /     招贤纳士   /     热点活动    /    《中鼎人》

>
>
>
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浏览量
【摘要】:
尊敬的萍乡父老乡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应萍乡市工商联的邀请,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并分享一些有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萍乡人,生在萍乡,长在萍乡,我的企业脱胎于萍矿、成长于萍乡、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我个人也是一个转型的典型案例,原来做医生,机会加误会,走上了企业管理的岗位,但是有转型,没升级。我不是学者,没有很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不是官员,很难有很高的政治

 

    尊敬的萍乡父老乡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应萍乡市工商联的邀请,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并分享一些有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萍乡人,生在萍乡,长在萍乡,我的企业脱胎于萍矿、成长于萍乡、发展在国内外市场,我个人也是一个转型的典型案例,原来做医生,机会加误会,走上了企业管理的岗位,但是有转型,没升级。我不是学者,没有很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不是官员,很难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但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长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有一点体会,有一些经验,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脱离经济形势讲转型升级是空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一、 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一)国际形势
   四个字概括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十分复杂!我自己有几句话,是这么表述的:美危已触底(美国经济正进入触底缓升期),欧债正调起(多国脱困、欧债危机进入调整期);老牌复苏慢(欧美老牌经济复苏慢),新体又滞胀(BRICS金砖五国经济停滞、通胀);东南西北乱(东欧乌克兰,南亚泰国、越南,西亚叙利亚,北非埃及等),海权起争端(东海钓鱼岛,南海黄岩岛、半月礁);保护主义抬,世界经济缓(世界经济缓慢调整)。

(二)国内形势
     那中国的经济形势又怎样呢?非常严峻!我也有几句话:战略机遇期,基本面未变(宏观经济的形势没有变);双重压力大,尤其不平衡(停滞和通胀压力,经济结构失衡);节能减排重,转型升级紧(节能减排任务重、转型升级紧迫);生产经营难,日子不好过(结构性的危机到来,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外贸遭壁垒,投资受阻挠(出口受阻、对外投资艰难,大部分都是亏损);内需拉不动,源于空荷包(消费乏力、老百姓没钱);财政货币策,积极稳健型(宏观调控积极稳健);做好坏准备,迎接新挑战。

二、何谓转型升级?为什么要转型升级?

      百度说转型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我说转型升级就是一个十字型的坐标式,横向向右转型,向附加值更高的行业、领域、专业转型;纵向向上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升级,而向下也是一种升级,将产业链延伸到原材料环节,通过控制原材料达到控制成本、主导产业链的目的。

    我们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型升级: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农业为主向工业化发展的发展转型,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方式转型。目前我们面临的新一轮转型升级,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经济形势倒逼的结果,二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一、 经济形势倒逼的结果
    转型升级这个话题,讲起来就很沉重,“转型升级”从十五大开始就提出来,到现在不但没有完成,还出现回潮的趋势。当前中国面临的转型升级显然不是主动、积极选择的结果,而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问题来自四个方面:

(一)失衡
1.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3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53000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60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88倍(10年前2003年两者差距为74.4倍),差距是越来越大。2013年地区生产总产值,前四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为53000亿元,48000亿元,45429亿元,32000亿元,后四位的西藏,青海,宁夏,海南,分别只有605亿元,1640亿元,2060亿元,2515亿元。现在藏独、疆独、蒙独“三股势力”造乱表面上看是政治问题,民族和宗教矛盾,其实就是经济问题和区域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我们才有“西部大开发”。
2.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995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 2:1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03年达到5850.0元。到2013年达到10115.7元,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1:1。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城镇化”的口号,要解决农民来城市干什么的问题,必须为农民创造就业岗位。
3.产业结构不平衡
     2012年世界各国GDP总量中三大产业的比重数据(前五大经济体),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第一产业(农业)所占GDP比重均在1%到1.5%左右,第二产业(工业)所占GDP比重均在20%到30%左右,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GDP比重均在70%到80%左右。而中国这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0.1,46.8%,43.1%,在衡量现代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并且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业弹性高的第三产业指标上大大地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连印度都比我们高!

(二)粗放
     2012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消耗了全世界20%的能源。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到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25000元GDP,美国的水平是31000元GDP,日本是50000元GDP。在能源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GDP规模可达到87万亿元;达到美国能效水平,GDP规模达109万亿元;达到日本能效水平,GDP规模为175万亿元。我们都很恨日本,它的确有可恨之处,但是它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世界观,世界观不是你怎么看世界,而是世界怎么看你!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就不会纠结。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指数”排名中,排在第133位。这又是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这么快?我们为什么要消耗这么多资源,破坏这么多环境,把子孙的饭都吃了呢?慢一点会怎样呢?江西虽然发展较慢,但是环境还没被破坏,带来了很多的后发优势,“七山一水”还在,旅游产业发展了,所以我们不必为这种相对的落后而盲目消极、悲观。

(三)低端
     世界贸易组织(WTO)2014年4月14日公布称,中国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达25.83万亿人民币(约合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9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数字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只占到出口总额的10%都不到。一个售价9.99美元的芭比娃娃,中国企业只能得到0.35美元的加工费,一双售价100美元的耐克鞋,加工费只有5美元。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只有6.5美元。由此可以知道,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在代表工业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中,中国处在价值链的中游,也就是最低端的加工、组装、制造环节。(上游:研发、设计、材料、采购;下游:品牌、渠道、物流、金融、配套服务)

(四)过剩   
     201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国别评估报告中评估了中国产能过剩程度。报告指出即便在2008/09年危机前产能利用率最高的时期,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80%。经济危机中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使得中国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从危机前的不到80%下降到今天的60%左右。而依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2012年的全工业利用率为78.9%,而在金融危机高峰期这个比率为66.8%。这意味这中国目前的总体产能利用率尚不及美国2008/09年金融危机高峰期的水平。目前我们的煤炭过剩达到惊人的10亿吨,三个原因:一是经济发展降速,对煤炭的消耗减少了,二是进口煤的冲击,三是煤炭“黄金十年”开发出来的产能释放。

二、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概括了产业(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中、短三个周期,第一种是非常短的,出现频率为40个月/次(产品库存过多所引发的价格波动期,如2005、2008、2011的房地产价格回调,2014年又回到了这个短周期节点)第二种出现的频率为7-11年/次(设备投入与改造升级,产能扩大期,比如房地产和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就在这个区间)第三种则50年左右出现一次,它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创造和发明的出现有关,是经济的长周期,或者说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第一周期1780年工业革命(1780-1842)开始到第二周期“蒸汽和钢铁(1842-1897)、第三周期“微电子技术”(1897-20世纪上半叶),第四周期“信息、通讯以及网络”(1960-至今),直到现在即将进入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21世纪的前50年,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节点上),这些生产力节点平均50年左右出现一次,而我们的产业现在就处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长周期节点上,产业格局的变化已经不是简单的供求关系转换期,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换期、产业结构的转型期,结构性矛盾的凸显期,传统的发展模式乏力,全球性的产能过剩、经济危机,都是无法避免的,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落后的产能是必然被淘汰的。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变化的就是变化本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面提到:“能够长期存在的物种,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所以说,谁最能适应变化、胜任变化、驾驭变化,谁就能适应市场、胜任市场、驾驭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为什么做企业,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审慎自身和市场,也是为什么我会有:“把哲学家请进企业,把企业家赶出家门”的感叹。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一套 “决策原则”----方向正确、把握底线、抓住机会。就是你的方向是不是对了,底线是不是锁住了,机会来了你能不能抓住,抓住了你有没有能力运作。

三、 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困境----内外交困
     我们常说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底有多重要呢?“五六七八九”5个数字就能说明: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出口,近80%就业岗位,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60多万家,个体经营户约38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民生、就业和社会稳定。但中国的中小企业又命短,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 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中国的中小企业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这是由中国中小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及自身的先天特点所决定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困境,用一个词来,那就是“内外交困”,也就是说,既有来自外部的困难,也有来自内部的困惑。

1.外部的困难
(一)成本上升
    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我体会很深。我们现在用劳务用不起了,十年前,我们的劳务出国务工的月工资大概是350-450美金/人,现在是1500美金,也就是大概9000人民币,现在国内的木工,泥工收入基本上都能达到200-300块钱/天,还老婆孩子热炕头,谁还会出国务工呢?所以我们现在开始使用第三国劳工(越南、朝鲜),或者是使用属地劳工,我们在印尼的朋古鲁煤矿,属地劳工已经达到了360人之多。除了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也在上升,在这之前,我们有很多的企业家,因为原材料成本低,产成品价格高,但现在反过来了,我们还是企业家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订单减少
    我们看一下宏观数据:据海关统计,2014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7%。其中,出口3万亿元,下降6.1%;进口2.9万亿元,下降1.2%;贸易顺差1028.3亿元,收窄60.9%,加工贸易明显下降,达8%。从出口方面来看,一季度,重庆、四川、江西、陕西和甘肃等部分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61.4%、14.8%、13.8%、38.9%和1.1倍,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也就是我刚才跟大家提到的:落后欠发达地区所具备的后发优势,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都相对更低,所以优势明显。
     再看珠三角外贸企业:今年1至3月,珠三角外贸企业景气度指数、资金压力指数、外贸指数均出现同比下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珠三角中小企外贸扩散景气指数(扩散景气指数0-200,以100为临界点,高于100属景气,低于100属不景气)平均收于96.93,低于临界点3.07点,景气程度不佳。
(三)人民币汇率上升
     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中,我们的中小企业,可能不是外贸企业,但是你的产品,大多数其实都处在出口产品的产业链上,人民币的升值会间接影响到你企业的盈利水平。2013年以来,近80%的外贸企业订单额并未出现增长,其中近3成企业反而出现了下降。为了维持企业生存,很多中小企业反而要压低对订单的数量要求。对中鼎这样的开放型经济企业影响更是巨大,举个例子:签订项目合同的时候预算利润折合人民币是一个亿,但是等项目完成结算的时候,因为汇率的变化,这一个亿利润就有2000万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蒸发了。
(四) 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窄;二是获得的信贷支持少、成本高;三是流动负债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四是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申请贷款,一个企业出了问题,担保企业也被殃及;五是自有资金缺乏,中小企业本身的体量就小。
    资金虽然这么困难,但大家要坚信一点: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从穷孩子苦孩子做出来的、熬出来的、拼出来,否则就称不上伟大。
(五)税费负担仍旧沉重
    《福布斯》杂志亚太版曾经每年发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大陆的税负痛苦指数在榜单所列的50个国家或地区中曾经名列第二,仅次于最高的法国,也就说我们还不是最痛苦的咯?但是要知道,法国、北欧等国家都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高税收是为了支持高水准的社会福利。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中,2012年企业综合税负达到了138.89%,表明企业所缴的各项税费远高于企业的税前利润,而且新三板的企业综合税负远高于企业规模较大的创业板(71.70%)和主板(120.45%)。从创业板来看,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公司综合税负急剧上升20个百分点,表明中小企业负担逐渐加重。请注意,企业税收负担最重的,以及近年来税收负担上升最快的,是中国中小企业中的创新精英,综合税负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另有100家上市公司统计结果说明,各项税收是其净利润5倍!
(六)企业相互拖欠严重,“三角债”重现
    当前企业“三角债”问题更多表现为“债务链”,即企业间贷款及费用、银企间信贷往来、政企之间款项支付等相互拖欠所产生的逾期应收债务链。在最容易形成三角债的产业链上,大企业在原料、辅料供应中处于上游,如果大企业资金紧张,依附在它周围的中小企业则没有了源头活水,相互之间就开始欠账,原本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就成为三角债务链资金压力的主要承担者。
(七)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对待
    一是行业准入进展比较缓慢;民营经济的进入遇到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
    二是一些配套实施政策在执行中遭遇阻力。一些部门,在管理上对民营企业在具体工作上或有意或无意、或直接或间接地限制民营企业。
    三是某些垄断行业排挤民营企业。部分垄断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需要,通过长期维持垄断高价、影响政府部门抬高行业准入门槛等手段,阻碍民营企业进入。
    以上分析的这些困难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民间资本逐渐退出了实体经济领域,但撤出实体经济领域后,民间资本又投向何处呢?无非是三个去向:
    一是向境外转移。个人和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海外转移资金。截至2012年9月,约2,25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中国,相当于2011年全国经济产值的3%左右。
    二是从实体经济转入虚拟经济领域,什么热就炒什么,中小实体企业纷纷从实体经济撤离,转向楼市、股市和民间借贷市场等虚拟经济。。
    三是干脆“见好就收”,宁肯让资本闲置,或放贷,做个“食利者”。中国目前的储蓄总额为43万亿,位居世界第一,有统计数据表明闲置的、不流动的(被浪费的)货币总额达到26万亿以上。

2.内部的困惑
    第一是中小企业产品、附属品的种类单一,只要产业链、市场发生变化,就会受很大的影响。
    第二是普遍的规模不大,中小企业由于拥有的资源相对较少,资本存量水平低,资质信誉程度不高,筹措资金也相对困难,因此生产规模扩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产品的质量、标准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
    第三是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和混乱,第一个问题是简单:老板不愿意分权,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但老板感觉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一个级别,我是资本家,你们都是无产阶级。第二个问题是混乱:民营企业起步阶段的股东大多以亲朋好友为主,起初大家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努力,矛盾较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个人的欲望膨胀导致企业内帮派林立、股东及合伙人之间意见高度不统一,久而久之,在企业就出现了人心涣散、积极性低、管理混乱等现象。
    第四是管理模式比较单一,民营企业主要为家族式管理模式,当然这种管理模式有它存在的一定优势。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它适应的条件,当企业内部各要素没有处于最佳的配合状态时,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效用将大打折扣,甚至会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第五,人员素质相对不高,这个问题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优势人力资源大多流向体制内,而且中小企业一般疏于对员工的培训与再教育,甚至是企业经营者本身就不具备比较高的素质等等。

四、内外发力、双轮驱动;转型升级、突破困境

     中小企业面对现实的倒逼和内外的交困,转型升级已显得十分迫切,必须要用通过内生的力量和外生的力量的转型升级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实现。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外生力量主要来自政府,内生的力量主要来自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动力是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双轮驱动”。政府和企业要握手,但政府的手是强有力的手,看得见的手,闲不住的手,而市场是弱小的手、看不见的手、残疾的手,这两只手不握不行,握紧了也不行,我紧了你会感觉疼。

一、 外生力量:政府在转型升级中应该做什么?
    第一是转变职能,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来讲,政府必须进一步减少对企业内部事务的干扰,维持市场秩序所必要的监管工作,简政放权,做好服务。 
    第二是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创新,创新需要研发投资,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的研发投资就很难完全回收,得不偿失,企业就没有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解除管制,建立多元化的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一个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为骨干的金融体 系是无法支持创新的,支持创新的是私人投资基金。政府应该提供天使基金、风险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运作的法律框架,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四,去除垄断,降低门槛,开放市场准入,开放一些重点领域,降低行业门槛和市场准入资格。 
    第五,减少税负。希望政府能尽快启动税制改革,为企业减负。
    第六,给予更多的信任。从信任中可以衍生出产生创造力和创新性,政府要相信我们的中小企业,相信我们每一个公民,不能老是作“有罪推断”,企业自己也要自律,要有边线意识、红线意识、底线意识,这样才能赢得信任。

二、内生力量:企业应该怎么做?

1.第一个问题,怎么活?
(1)体制转型:转变发展方式
    体制就相当于中医说的“体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一个人活得健康不健康,关键在于体质,企业也一样,民营企业从建立之时,产权就是不清晰的,这就造成了后来这样那样的产权纠纷。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规范的决策程序,而且股权和管理权不是天生合二为一的,二者可分可合,而且分是常态。
(2)理念转型:从小业主意识到现代企业家的理念转型
一是产权意识
    小业主的产权意识停留在哪些财产是自己的,哪些财产不是自己的这个层面上,也就是传统的财产观念。没有哪个好企业是产权不明晰,经济不明晰的。
二是风险意识
    做企业风险无数,现代企业家要善于估算投资的风险、经营的风险,要做到生产安全、经营安全、从业安全。
三是创新意识
    “新”字是不可回避的,因为市场始终在变化,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创新者必须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这也就是成为现代企业家的必备条件。 
四是团队意识
    民营企业的团队很难管,很多都讲哥们义气,血缘亲情,一个不高兴就会毁掉一个企业,所以一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有职业经理人。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
(3)战略转型:从“大而全”到“小而优”的转型
    中小企业的战略制定一定要摒弃“大而全”思想,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和实际的“小而优”战略,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途径:
1.填补战略 
    中小企业普遍势单力薄、竞争力弱,难以与大企业进行直接竞争和抗衡,参与市场竞争时应扬长避短、避实就虚,选择和填补大企业忽视的区域、细分市场等,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寻求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2.借势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问题合作,促进自身快速成长。
3.搭船战略 
    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或者为某些进驻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代工生产,然后借助跨国公司的强大销售网络进入国际市场。
4.虚拟战略 
    “虚拟经营”仅保留企业掌握的核心能力,比如营销或设计能力等,而将其他职能虚拟化并由外部机构提供。
  5.联合战略 
    通过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特定资源或项目上展开充分合作。在相同的专业和市场上进行强强联合,在不同的专业和市场上进行优势互补。
(4)管理转型: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型
    精细化管理没有准确的标准和衡量尺度,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像柯达、诺基亚这样的企业,管理还不够精细化吗?为什么还是会死呢?精细化管理一定要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并且要以市场为导向,做相对的精细化、实际的精细化,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而不是绝对的精细化、教条的精细化、理论的精细化。要站在市场的角度,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去不断总结、提升和完善。
最后,所有的理论和案例归结起来,关于怎么活,我送给大家四个字,那就是“基、扩、控、变。
基:就是基本、基础,基本的东西,立足本职、立足专业,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做精、做优。扩:切忌急功近利、切忌急于求成。企业不扩张,没有规模效益,慢慢死;企业盲目扩张,资源要素、生产要素跟不上,管理真空了,死得快。控: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变:适应变化的能力是一种能力,胜任变化的能力更是一种能力,只有适应变化、胜任变化才能驾驭变化。

2.第二个问题,怎么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1)规模升级:整合产业链资源,从单一的产业向多元化的产业集群
    企业要做多元化,但是不能太多元化,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专业相符的原则进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发挥1+1>2甚至大于N的的效果。比如万达集团从单纯的地产商做到整合了写字楼、商场、影院、餐饮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运营商巨头。
(2)产业链升级:生产(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服务)
    谁掌握了附加值,谁就在市场上掌握了主动权,为什么亏损的行业里有盈利的企业?就是因为它的产品附加值高,它的盈利模式更优秀。一块铁,做成马蹄,就可以卖二十元,如果做成若干个钉子,就可以卖40元,如果做成钟表里的发条,就可以卖200元。所以一定要想法设法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去附加值中寻找盈利点。 
(3)价值链升级:掌握核心技术,主导行业标准,充分融入全球价值链。
    为什么中国产品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这么低?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掌握了山寨技术。有一句话叫: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中国有一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很好,那就是格力,它的广告词是“掌握核心科技”,把技术创新做到极致,主导了空调的国际行业标准,占领了行业竞争的最高点,站在价值链的最高端。

    关于如何活得更好更久,送大家四个字,“整、借、学、新”。
    整:企业所有的能力都反映在整合资源的能力上,整合资源就是创造财富,也许这个资源不是你的,但是你整合的,那它就属于你了。借:借力借势,借趋势、形势、大势。学:学习就是学习商业模式,改变企业生存和盈利的模式。新:做企业家,一定要有新的世界视野,创新思维,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关于转型和升级,大家记好这“基、扩、控、变、整、借、学、新”八个字,不单要记好,也要做好,做好了,你和你的企业就成就了一个字,那就是“赢”。
   “赢”这个字里面其实也包含了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几大要素,亡:要有忧患意识。口:要多沟通和交流,人在市场、贵在交流,身在高层、赢在沟通。月:要有时间观念。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要有平凡的心态。

    最后还有两句话送给大家,“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

    目前萍乡市委市政府打造的“一轴两核多组团”发展战略规划,就是一种格局,一种思路,是萍乡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格局,是促进萍乡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大家应该在这样的格局和思路中去寻找项目、资源、商机,融入格局,开阔思路。希望在座的民营企业家和政府公职人员为萍乡的战略格局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